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正文

耿大军书法作品欣赏

时间:2018-05-21 09:58:04    来源:文化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书法家耿大军

耿大军艺术简介

  耿大军,男,1965年10月生,山东省滨州市人。现为烟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莱山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文化部瀚墨艺术培训中心执行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注册辅导教师。荣获第四批"齐鲁文化之星"称号,烟台市文艺重点骨干创作人才。 学书从师宁兰智、张荣庆诸先生。书法作品30余次入展全国、省级书法大展,曾获第五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六届、第十届山东泰山文艺奖书法二等奖;首届"国粹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特等奖,首届"乌海杯"全国书法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首届"农行杯"电视书法大赛成人组楷书三等奖,第四届《书法》杂志"百惠杯"全国书法百强榜百强书家,第二届"北兰亭"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作品被中国兰亭书法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山东弘扬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收藏。  

  耿大军书法作品  

  耿大军书法作品


  

  学书呓语

  耿大军/文

  学书,持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很重要,是真心喜欢和爱好还是为取名得利,决定了我们学书过程的行为方式。我相信张荣庆老师的那句话:平常心写平常字。有了此“心”,便胸中有静气,便不会急功近利,不会有旁门左道,不会有不择手段。

  有了此“心”,会让你老老实实的去学习、去修练,最后将会应了那句话:有意用功,无意成功(启功先生语)。 老子《道德经》上说:“少则得,多则惑”。用在学习书法上,就是那些真正的书法家们常说的——初学书法务必专一。初学时切不可朝三暮四,“见一个和尚磕一个头”。这也如同有的年轻人谈恋爱,见一个爱一个,脚蹋两只甚至数只船,终不会走进婚姻的殿堂。这理儿人都懂,但做起来真是不很容易。要真正的做到专一,还真得好好与“经受不住诱惑”这一恶习做一番斗争不可。我是与自己的这一恶习斗了好几年过来的。 学习书法要想不断取得长进,临帖是伴随一生的。但临帖不是自己关起门来瞎临一通。必须结交那些书法上成功的良师益友,以人为师。什么样的人是良师益友?我的选择是那些人品艺品兼优者,无论年龄大小,都甘做小学生。

  近两年来我在临贴方面,学了一些老师们的方法,自认为受益良多。方法之一:多临帖少创作。根据自身情况,大约分配临帖与创作的时间是七比三。多临帖、多总结、多思考,慢慢会把临过的帖融会贯通,创作的时候自然会“活”“变”起来,丰富起来。方法之二:每次临帖必有目的。通临、选临、背临、意临,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多用的还是选临的方法;择其一字或数字,一行或数行进行训练,达到比较熟练地掌握后,再对全帖进行全面的审视,进行一番分析和归纳,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方法之三:加强自我诊治的能力。近年来临帖,每临完之后便张挂数日。次日取来原帖进行对照,反复审视,有不合处即时批注,待下次纠偏。然也有时三日之内自我感觉良好,找不出毛病,此时也不急于取下,往往过个十天半月再看,缺点毕现。方法之四:多读帖,读懂后再临。我认为临帖要做到“三个出来”,即“看出来”、“说出来”、“做(临)出来”。“看出来”就是先读帖,读懂帖意,发现特征,找出规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或文字)表述出来,然后能够实际“临出来”。有时眼高手低,临不出来,但只要坚持反复练习,必能达到。 前人有言:学书当求形神兼备。形似易懂,神似难解。如何达到神似?我的体会是,要细心体察范本的节奏。所谓字的节奏,不单单是他的行笔快慢,还有他的提按,开合、收放的变化等等。力求与其节奏相合,自然也就与其神合而不离。

  注:此文曾载于《书法》杂志2013年第六期“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耿大军专题”  

  耿大军书法作品  

  耿大军书法作品


  耿大军书法作品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宁兰智/文

  苏东坡先生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想用东坡先生此句的语意来形容耿大军的习书之路是贴切的。 耿大军,1981年秋自滨州来烟台读书,当时还不足16周岁。可谓风华少年。此时我在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工作,为了开辟第二课堂自1979年开始我在校内举办业余书法学习班,耿大军是第三期学员,比起同期大中专班的学员至少小3岁,就是这样一位初中毕业考取机械专业的小中专学生却给了我很深,而且很好的印象。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他都早早来到教室,从其眼神中可以看到他求知的渴望感,正是“观其容而知其心里”。一个学期下来他写得有模有样,并且力压大中专班的学生获得一等奖。

  三年过后他真的是出类拔萃了。我时常鼓励他只要心志不移一定能够成功,我对大军充满着期待,作为教师没有不希望学生成才的,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潜质的学生更是寄予厚望。 今年初夏在招远我听邱振中先生谈其习书体会时很有同感,“天赋+勤奋+机遇=成功。”机遇不会青睐所有的人,绝对的公平合理是不存在的,人生之路或者从艺之路不会是平直的,平顺与波折并存,机遇可以争取与把握,但不是必然的。 耿大军1984年7月毕业分配到烟台市二轻供销设备公司工作,出差跑业务是家常便饭,后来调到烟台双一集团从事共青团和人事、党务工作,加班加点又成了家常便饭。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为工作他没有浪费时间,可是写字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一个起步较早、基础又不错的青年人心急如焚。《礼记·中庸》有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此话不错,但对于挚爱书法艺术,而且已近中年的耿大军来说,心里充满着矛盾,孔子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于是,耿大军作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辞去工作晋京深造。在张荣庆先生的精心教导下他重树信心,而且明确了主攻方向,一个如饥似渴的书法痴迷者在浓厚的书法氛围中很快找回了感觉,毕竟大军经过多年的积累有着较好的文字功底和扎实的书法创作能力,因此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近些年来耿大军的作品屡屡入展全国大展,还时有获奖,从而得到社会关注和同道好评,我当然要为他击掌祝贺。 如果对耿大军现在的创作势态作点分析,我认为从整体上看他的审美取向依然是尚美趋雅,与青年时期所不同的是通过博观细究摸准了当代书法创作的脉搏,“笔墨当随时代”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但在取法和把握大的基调上还是要师承经典。魏晋隋唐宋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北魏墓志、隋晋唐人小楷,唐代大楷,二王及米芾行书始终是他追摹的典范,由此初步形成了他尚韵、尚法、尚意之书风,用笔刚健灵动,结体端庄别致,章法意趣妙生。耿大军勤学善悟,多有心得,这个大跨越尽管来得晚了些,但是我对此还是要称道的。大军的故乡在黄河岸边,且离入海口不远,我想借用王之涣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相赠并共勉。

  2015年8月25日于惜阴斋


(牛立志)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