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正文

贺友直曾称自己只会画小人书 将手稿全部捐献国家

时间:2016-06-04 15:20:58    来源:长江日报 宋磊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赠画提醒弟子谨言慎行】

  钱逸敏1980年进入上海美术出版社工作,当时他刚30出头。刚进社不久,贺友直拿一张画找到钱逸敏,对他说:“小钱,我送一张画给你。”打开画,钱逸敏看到一个国画人物——《十五贯》中的娄阿鼠,题字中写道:“要特别防范像娄阿鼠这样的人。”

  钱逸敏心领神会,原来,贺友直担心徒弟刚进单位涉世不深,被其他同事排挤、“暗算”,画张画提醒他,注意言行谨慎。

  桑麟康说,贺老对晚辈很和气,对于画面上出现的问题,他总是善意地暗示、启发,从不用贬低的字眼。

  刘亚军说:“他喜欢认真做事的人,你只要是个认真的人,他一定会很喜欢,愿意帮助你。”

  捐献所有画稿,居住狭小房间50多年

  钱逸敏说,很多老连环画画家纷纷转画国画,市场回报不错,但贺老不为所动,因此他生活一直很清贫。贺老的家不足30平方米,没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贺老和老伴一住就是50多年。贺老曾说:“看到别人过得好,我怎么会不羡慕、不眼红?但是,连环画这个阵地,还得要我去坚守啊。”

  钱逸敏透露,连环画画家算不上高薪,工作艰苦,一本百余页的连环画,一般要画一年。贺友直拿的是固定工资,“算是可以养家糊口、改善伙食,但买房子是肯定不够的”。

  尽管贺友直的连环画手稿在市场上很抢手,但贺友直坚持把所有的手稿都捐献给国家,不取分文。贺老说:留给子女,还容易起纠纷,不如让国家保存着,更可靠。

  【乡下茶馆 贺友直】

  贫贱夫妻百事哀,度日已经如年,偏偏还要过年。能过年的,早就办好年货,三十这天,从早到晚,洗、剁、煮、炒、炖,忙得不亦乐乎。而我一早出门,待我弄到点钱,小菜场早已扫摊,就买两罐“梅林扣肉”,算是吃肉过年了。人家欢欢乐乐过年,我们却只能关起门来相对哭泣。

  选自《贺友直自说自画》

  【他说画中人】

  【不能“游手好闲”】

  贺友直弟子钱逸敏认为,贺友直在连环画界独树一帜,“最大优势是构思巧妙,随处可见‘巧劲’。”

  钱逸敏指出,“他对连环画创作有自己一套理论,其中最重要的观念是两个字——‘作戏’。即画中有戏,画中每个人都在表现内心特征,人物性格或暴躁、或含蓄,都能从画中人物上看得出。

  贺友直弟子桑麟康说,他经常强调一个艺术主张——“门缝里瞧人”,画连环画不能平铺直叙,说大白话,要会“转弯”,截取最生动、最有意味的画面。“贺老经常说,拿到故事,不要急着画,要‘吃透’故事,再动手。”

  桑麟康说,贺老一直强调,画面中的人不能“游手好闲”,画中所有人,包括次要人物,都必须有情节。“比如说,故事发生在中午,画面中与情节无关的人,应该在吃饭、喂饭,做饭,这样才真实。”

  桑麟康指出,贺友直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幽默感、小情趣。在《朝阳沟》中,表现栓保在田中如同呆木,贺友直在人物手握的锄头上,画了几只麻雀,非常传神。(记者宋磊)

  贺友直

  

  【让“小人书”登堂入室】

  中国当代美术史上,贺友直是很难绕开的一个人。艺术界普遍认为,贺友直的连环画、齐白石的变法丹青、林风眠的中西妙合、潘天寿的文人画变体、叶浅予的舞蹈速写、黄永玉的《阿诗玛》版画、李可染的长江写生等,在上世纪60年代共同构成美术浪潮,震动并影响了中国一代美术人士的眼、手、心。

  上海美协前副主席、画家朱国荣曾给贺友直写书作传。他给贺友直定义了“三次艺术高峰”:

  第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创作《山乡巨变》《李双双》《齐白石的一生》,把“下里巴人”的“小人书”变成了高雅独立的美术作品;第二次是“文革”之后,一口气拿了五个全国性美术大奖,让本来依附于文字的连环画绘画变成了独立创作;第三次是“衰年变法”,上世纪90年代,贺友直开始画老上海风俗画,用连环画记录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


责编:文化中国网 刘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