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正文

我与师父、师母的师生缘

时间:2018-09-17 09:15:48    来源:文化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陆学忠) 


  夏日炎炎,花开满园,师母迎来80周岁寿诞,可喜可贺。祝师母寿比南山,微小为德,烛照人生!

  歌德说,一个人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首先就要人格雄伟。

  在新闻行当里,总是不缺一对对感人至深的师徒关系,传道授业解惑。我从进入新闻记者职业那一刻开始,就在师父、师母的带领下,一步步的走向 成熟与独立。

  师父:周鸿书,新华通讯社领导,老记者,桃李满天下


  他是一个沉着、干练的人。他的稳重与果断,深思熟虑中又见雷厉风行。无论在何种场所,从他言谈中,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老记者具有的、应有的素质。

  他讲着中国新闻史、新华社发展史,以轻松的口吻讲着自己在新闻职业中的艰辛历程与奋斗史,仿佛在讲述着一个故事。

  我们被这故事所吸引,所打动,并深深地陷入某种思索中......

  师父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学术修养和卓有建树的理论创新,更有着人文关怀和献身真理的人格精神。

  师母:赵绮秋,科协领导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宁静、从容。

  也许是由于岁月和操劳过度的缘故,使她本来俏丽的脸庞悄悄地爬上了细密的皱纹。她的眼睛明亮,闪烁着机警、智慧的光芒。她讲起来话节奏快捷、干脆利落,从中可以看到:她既有女性的细腻温柔,又有男性的开朗爽快,这就是师母所独有的气质......

  徒弟:陆学忠,高级记者,摄影家

  我永远铭记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做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必须做到以民为本,以爱为源,以勤为径,以细为先,以新闻职责为重。我始终牢记师傅的“五个以”,踏踏实实的做群众最需要的传话筒。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生活总在不经意中静静流转。30多年的新闻生涯,我也感到自豪的是“老周”带出不仅仅一个好徒弟。

  我很幸运地遇到一位这样的领路人:“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没有别的诀窍,就是真诚,设身处地地去为百姓着想,办好小事,就是帮助群众解决了他们心头的一件大事”。师父,您的这句话激励我整个新闻生涯。

  在师父身上我学到的,是真诚,是担当,是责任。

  师母呢?注重语言艺术的她,穿针引线,善于针对各种性格的人开展工作;工作充满激情的她,笑容亲切,温柔的声音协助她顺利地安抚人心;而在面对“国与家、情与法”的问题上,她又总是能表现出与其刚柔的果敢与强硬。

  她是模范,更是一位普通的“家庭领导”。

  我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师徒,更多的是朋友。她不会吝惜对我的鼓励,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耐心,会详细回答我问的问题。她的魅力在于她的温柔,工作中没有特别的张扬,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咄咄逼人,有的是发自内心的柔和,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负责,对家庭的操劳。她用她的柔美和细致,用敬业的坚韧和执着,在喧而不哗中体现出一种特别的美丽。

  可谓:铁骨柔肠亦红颜,英姿飒爽半边天。

  师母,就像墙角的那一束紫荆,没有深厚的土壤,但依旧装饰了一片春天。

  在这个特殊的庆贺日子里,我想对师父、师母说一声,您是我从事新闻生涯的一盏明灯,师父、师母辛苦了!

  可谓: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我感恩师父、师母对我的帮助,我所获得的一切荣誉是属于我们师徒的......

  ——学生:陆学忠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记者 策划研究员 摄影家)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