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正文

文化投资瞄准未来模式

时间:2016-04-16 17:18: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投资文化产业要把握好技巧

  假如你投资一个影视企业,投资项目还是投资股权?可能你投资了很多项目,但项目时而成功时而失败,难有定数。在投资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应该怎样抉择?怎样判断一个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怎样投资才能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投股权还是投项目?

  一部电影动辄几十亿元的票房让很多人站在投资的十字路口彷徨、犹豫,到底应该投企业股权还是投电影项目,似乎很难找到答案。

  我们不妨看看这样一个案例。2002年,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在业界还不是太有名气,当时影视行业并不如现在发达,企业赚钱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影视以外的渠道。当时,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这两个企业都在融资,其中一个企业当时准备融资5000万元。“假设我当时资金不足,只有5000万元,我有两个投资选择,一是投资该企业的一部电影,二是投资该企业的股权,如果当时选择投资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最后亏了一两亿元,那么我投资的5000万元最后就会赔得一干二净,一分钱都赚不到;如果选择投资该企业的股权,那么企业上市后,我现在至少拥有80亿元。所以,要投资就投股权,不要投项目,因为企业的价值并不在于做了什么项目,赚了多少钱。假如你投资一部电影,今年赚了2000万元,明年亏了1800万元,两年算下来也就只赚了200万元而已。如果投资一个企业,哪怕这个企业像优酷那样连续亏损4年,现在的市值也达到几百亿元,或者像京东商城那样,即使它亏损70亿元,现在的市值也达到3000亿元。因此,项目赚不赚钱跟企业值不值钱并不是一种等同的关系,投资企业失败的几率较小,只要那个企业还活着它就有积累,就可以一直往前走;而如果投资项目,项目死了投资也就失败了。所以,投资应投股权、不投项目,投项目风险太大。”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

  很多做文化产业投资的人士对此也很认同,有投资人士透露,这10年中总共投资了13个项目,包括电视剧和电影项目,基本上保持盈亏平衡。该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在业界还算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投资最后几乎都是亏损的。

  投资小企业还是大企业?

  从投资角度看,投资小企业还是大企业更有前途?小企业会不会迅速裂变成文化企业的“巨无霸”?如何考量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未来空间?

  小时候,陈少峰特别羡慕乡下替人盖房子的泥水匠师傅,因为师傅天天有白米饭吃,也比较赚钱。泥水匠师傅为什么能赚钱?有3个原因:一是聪明,二是懂得借用资源,三是懂得模仿别人,先当徒弟,取得一定经验。这3个因素运用于中小文化企业也同样适用。中小文化企业CEO的成功也是基于这3个因素:一是比别人聪明,二是懂得从政府手里拿资源或找政府合作。三是模仿别人,先在一个公司干一段时间再创业,取得一定经验后模仿别人。但是,泥水匠师傅建的房子最多只有三四层楼,他就算积累再多的经验,也无法建造出高楼大厦。

  “如果把建一座大楼比作做大企业,把泥水匠师傅建的小楼比作做小企业,那么,大企业跟小企业几乎毫无相似性。哪怕泥水匠师傅盖再多的小楼,他也盖不了高楼大厦,因为这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以盖小楼的方法去盖大楼,根本行不通。同样的道理,小企业做得再好,也做不了大企业,因为以做小企业的眼光、手段、结构去做大企业,就算做一万年也做不成大企业。做大企业自有一套做大企业的办法,而不是通过小企业慢慢积累成大企业。就像积累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一样,小企业要赚一万年才能赚到阿里巴巴的两万亿元,但是,小企业能赚一万年吗?能保证每天赚200万元吗?”陈少峰表示,“现在,我基本能得出一个规律,大企业的经营有一套固有的办法,如果你不懂得做大企业的道理,就做不成大企业。”

  如何玩跨界、做未来?

  文化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价值最大化企业,一类是项目型企业。但现在却有很多文化企业在不停地做项目,而不是做企业的整体价值。

  互联网有一种商业模式是——追求未来整体价值最大化,而不是追求当下赚多少钱,但要把公司做得很有市场地位,这种商业模式便是未来模式——在未来市场拥有很好的地位,因为市场地位是最值钱的。例如京东商城,它虽然不赚钱,但比大多数赚钱的企业有市场地位,它亏了10年,但其市值达到3000亿元。假如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当年写商业计划书时说,企业打算亏损10年,当时肯定没有人敢给他投资。

  文化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整体价值最大化企业,一类是项目型企业。目前,大多数影视公司都属于项目型企业。项目型企业一般是这样运作项目的:今天有一部重要的电影或电视剧,企业为它举办一个主创发布会,主创人员一来就抢尽了风头,可是企业却悄无声息,最后露脸的只是明星以及影视剧的名字,而企业所有的努力全部都是为明星造势,企业的名字甚至都不为人知。但现在却有很多文化企业在不停地做项目,而不是做企业的整体价值。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整体价值最大化企业?“首先必须学会跨界。以电影产业为例,如果不学会跨界,光靠电影票房收入做支撑,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不要以为电影《美人鱼》赚钱,所有的电影就都赚钱,全中国赚钱的电影不超过15%,而且这15%背后还得有实力、有背景、懂营销、有社会资源。美国好莱坞的很多电影都是依靠后期收入赚钱,票房收入只占一部电影总体收入的30%左右,况且,好莱坞还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我们国内电影就国内一个市场,本来市场就小,如果仅靠票房收入,实在是太有限。”陈少峰表示。

  那么,跨界应该怎么做?以《花千骨》为例,其电视剧没赚到什么钱,但游戏却卖出4亿元的高价,这就是跨界的价值。一个好的IP,可以先做微电影,再改编成网络剧,微电影里面可以植入广告,网络剧可以分成,这就是跨界的价值。现在,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都在干两件事,一是做电影,二是做互联网,以前做电影的人开始进入互联网,比如光线传媒、华谊兄弟,而已经做互联网的则开始做电影。要么是“电影+主题公园”的模式,要么是“电影+IP+电视剧”的模式等,想成为一个大企业,一定要先学会跨界。


责编:文化中国网 张丽平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