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区>正文

馒头山社区贴心书记郑鸳鸯

时间:2016-03-21 12:27:09    来源:都市快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原标题:南宋皇城根下馒头山社区 有位贴心书记郑鸳鸯



排风扇的问题解决了,老莫的妈妈高兴地拉着郑鸳鸯聊家常。

  

  再过一个多月,上城区曾经最破最旧的社区——馒头山,要以南宋风情的面貌和大家见面了。

  这个位于南宋皇城遗址中心位置的社区,最近60年来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基础配套设施陈旧、违章搭建、危旧房隐患、强弱电凌乱、排水管道等问题层出不穷。

  去年10月,杭州下大力气整治该区块。工作交给了社区,经过6个多月,眼下这个南宋皇城根下的破旧社区就要变成雅致小镇了。这个过程有多坎坷?最有体会的应该是社区党委书记郑鸳鸯了。

  去年下半年,郑鸳鸯的社工团队跟街道城管、公安、山南指挥部等各职能部门,在100天内完成超过2万平方米拆违、整改清退群租房1628间、全面排查落实修缮危房142户、完成全部25家无证餐饮及6家无证店铺整治……这些数字背后是每家每户的利益和生计,郑鸳鸯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

  事实上,她“管”的事情还不只这些。

  社区主任陈骏:一次协调会说动9户拆迁户我真的很佩服

  去年7月,我才到馒头山社区工作,来之前我就知道她在社区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居民有事情都会来跟她讲。

  我们社区是一个开放的老旧小区,群租、无证餐饮等现象突出,刚开始,一些业主和住户对整治不信任、不理解、更不愿意,因为这直接涉及他们的利益和饭碗。

  有的时候上门做工作会平白无故招来人家一顿骂,有的同志因此生出畏难情绪,可郑书记一直顶住压力,她换位思考,大到安排临时周转房,小到帮忙搬家。将心比心换来了真心,慢慢地,群众开始理解和支持社区工作。

  我印象最深的是梵天寺路42号9户家庭的外迁问题。

  梵天寺路42号,现在已经拆掉了,以前那里住着9户家庭,那里的房子年久失修、违建又很严重,鉴定为D级危房(最严重的一级)。

  每个家庭的房子面积很小,违建拆除后再配置厨卫,那么实际住房面积就很小了,根据这样的情况,只能对这9户家庭实施集体外迁。

  这9户家庭已经住在那里几十年了,让他们外迁而且是迁到上城之外的城区,但凡有1户不同意,这工作就做不下去。

  郑书记连续几个晚上登门去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召集大家开会,想不到9户家庭都同意了。我以为至少要开两三次协调会,她一次就搞定了,真的很佩服。

  她怎么做到的?

  综合整治之前,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涉及住房、人口、企业、重点部位的4套表格5000多条统计数据,为后面的整治工作提供了最完善的资料。

  她是真的把自己当作9户家庭中的一户来做说服工作的,告诉他们:“一来房子很老了,光是修缮住着也不安全,要是重建的话大家也还是要搬一回,而且梵天寺42号是馒头山社区的重要节点,拆了以后是作为公用绿地的,大家搬迁是为社区其他居民做出了贡献……”

  这些话,别人讲,居民未必听得进去,可她讲,大家都很认同,因为信任她啊!

  凤凰新村的老莫:邻居的排风扇难题她上门就解决了

  (记者注:昨天下午4点,老莫闯了进来,打断了我们的采访。他要请郑书记“出马”,帮他解决邻里问题。我们也跟着他去了现场。)

  我们这种一梯四户的格局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中间两户人家厨房都是对着走廊的,油烟也只能排到走廊里。

  我是“老师傅遇到了新问题”,原来邻居把排风扇放在保笼上面,面朝楼道外面,不影响我们。前一阵立面整治,保笼按规定拆了,排风扇没地方放,放在了窗框上,口子对着我们楼道,现在他一烧菜,排风扇就把油烟吹到了我们家门口,每天闻闻油烟都饱嘞。

  社区的事情多,郑书记本来是打算先记下,看我着急,马上跟着去了我家,敲开邻居的门。

  “师傅……不好意思,打扰了,我们现在有个问题要你帮帮忙!”她笑着说每一句话:“这个厨房是你们家在用的咯?这个排风扇是不是换过位置,我好不好进去看一下?”

  郑书记的声音温温柔柔:“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不会偏向哪一个。”

  邻居也很配合:“我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这个问题我晓得,排风扇是临时放放的,我打算过一阵搭个架子调个方向,不会吹到他们家门口。”

  “你说啥辰光好解决?我们说好一个日子就可以的。”这是郑书记的做事风格,家长里短的事情一定要说细说拎清,具体到时间具体到人则更容易解决问题。

  邻居也蛮爽快:“2个月内把排风扇位置改过来。”

  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我们也不想搞得不高兴,这下好了,事情解决了,我真当要好好谢谢她。

  凤山新村李大姐:我孙子入托的事情她大夏天跑了一趟又一趟

  (记者注:凤山新村李大姐在馒头山社区住了近40年,前两个月才住到外头去,昨天她回来看郑书记。)

  我20世纪70年代就住在这里了,老房子实用面积才20多方,现在条件好了,就在别的地方换了个稍微大点的。

  人不住在这儿,心却还留着。

  我昨天坐了好久的公交,特地赶来看郑书记,过年之后,我就没见过她了,有点想她。她帮了我很多忙,真的很感谢她。感谢什么,说两件事情你听听。

  一个是我小孙子上幼儿园的事情。

  我孙子户口在江干区,他爸爸妈妈身体不好照顾不了,小孩出生开始就跟着我。2012年下半年要上幼儿园,我有哮喘、高血压,想着能不能进个近一点的幼儿园。

  离这里最近的幼儿园走过去只要15分钟,可那一年幼儿园在搞环境整治,不接收新生,旁边的几个幼儿园因为户口问题也不收我孙子,噶热的天我跑来跑去都没跑成,急都急煞。

  实在没办法,我去了社区。郑书记真当好,她带着我孙子去找社区最近的幼儿园园长,找了不止一趟,把我们家的困难再三跟他们说,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再一个,就是电线杆的问题。

  我们小区很多电线杆可能还是解放前立起来的,电线也是不配套,用电一多就会冒火花。

  我家住四楼,阳台外就有一根电线杆,跟阳台距离不到一米,一年不晓得要烧起来几趟,要是烧到我家,七口人哎,不晓得介个办。

  电线杆一冒火,我就给社区打电话,社区电话最灵的,去年最热那几天,我记得很清楚的,用空调人家多,电线又烧起来的,书记接到我电话就来的,盯着电工处理好,自己热得满头都是汗。

  记者手记

  采访郑鸳鸯特别难,就像我们写的这几件事情一样,都是“鸡毛蒜皮”。

  而她的工作,就是解决这些事情,谁家房子漏水了、谁跟邻居吵架了、哪里的道路要修了,等等等等。

  不过,45岁的郑鸳鸯真厉害,2010年进馒头山社区,就靠这些细碎的工作走进了居民的心里。

  我们的整个采访,基本上是在社区的凤凰山脚路边完成的,沿路都是居民楼,我们边走边聊,几乎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跟她打招呼,有大伯大妈,甚至还有姑娘小伙——“吃过了没?”“忙着哪!”“今天还加班呀?”……

  正在杭州美术职业学校外墙施工的工人说:“书记,书记,好不好帮我找人把那边的垃圾清理一下,我们施工不方便。”

  路边正在晒太阳的一位居民大姐跟她开玩笑:“最近好得咯,啥时候帮我们把停车问题解决解决,钞票肯定交的,就是给我们居民便宜点就好!”

  住在凤山路铁路边居民小院里的周大姐,听说我在采访,拉着我说小院整改的情况:“我还没起床,她和社工就已经在外面清理垃圾了……”

  都说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郑鸳鸯在馒头山社区工作的这6年,日积月累“穿针引线”,化解居民抛过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一点一点积累起居民的信任。

  去年下半年雨水多,部分居民家中因拆违出现漏水隐患,郑鸳鸯主动联系施工人员加快进度为居民做好维修,工人来不及,她组织社工动手帮居民铺设遮雨布;

  她主动联系燃气公司,借着整治的机会成功把燃气管道接到了社区,解决了凤凰新村等小区620多户居民的用气问题……

  郑鸳鸯跟我说,“我这么努力工作,初衷其实特别简单,馒头山60年没有改变,存在很多民生问题,这次有这么个综合整治的机会不容易,我作为当家人,必须要做好。”

  其实我是想说,郑书记的好,百姓们都记得。在我们的身边,有一大批像郑书记一样的优秀基层党员,他们是基层工作的带头人,也是群众的贴心人,谢谢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杭州更美更好。( 周丹红)


责编:文化中国网 赵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